IPO上市经典案例:瑞幸18个月顺利“抢滩”
瑞幸咖啡IPO的公关战
不论后续的财务造假曝光和退市等风波,单就IPO上市来说,瑞幸咖啡得算一个优秀的成功案例。从IPO传闻流出到确认提交招股书,它用了5个月时间;从正式提交IPO申请,到正式上市,更是仅用了24天。而其间,瑞幸为平稳舆情付出的努力也不小。
①舆情风暴一
2018年底,瑞幸曾因“亏损超过8亿元”登上多平台热搜,成为舆情焦点,一些报道和分析甚至将其与ofo放在一起类比,而此时已有瑞幸与投资银行就海外IPO进行早期讨论的消息流出。
2018年12月22日,瑞幸首度相关回应质疑:“肯定的是,我们全年的亏损会远大于这个数字。通过补贴迅速占领市场是我们既定战略,亏损符合我们预期,补贴仍将继续。”
2019年1月3日,瑞幸在其2019年战略沟通会再度正面回应。瑞幸咖啡创始人钱治亚称,“把我们和ofo放一起有点可笑,喝杯咖啡不需要你掏押金。”
在战略沟通会上,瑞幸还公布了其最新数据——截至2018年12月31日,瑞幸咖啡已在全国22个城市开设了2073家门店,拥有1254万用户,销量达到了8968万杯;甚至在战略目标上直言,要在在门店以及杯量上,成为中国最大的咖啡连锁品牌,赶超星巴克。企业高层的直面回应、具体数据的给出、直指头部竞品的战略展望,在这一系列的编排上,不难看出瑞幸对安抚舆情质疑、提升市场信心、为后续动作做铺垫的具体意向。
②舆情风暴二
3月12日,瑞幸的第二个舆情风暴到来,媒体曝出其天使投资人、非执行董事长陆正耀以承销权向高盛和摩根士丹利等投行寻求至少2亿美元的贷款。瑞幸当日快速回应称:“贷款消息不实”。
4月1日,有媒体报道称“瑞幸抵押咖啡机获4500万流动资金”,瑞幸同样在当日进行了回应:“这是一笔常规的设备融资租赁,符合我们轻资产运营的大思路。通过设备融资租赁等创新金融工具的应用,可以保证我们资产价值最大化。”
相比之前对瑞幸经营模式“亏钱”“烧钱”负面质疑,此次瑞幸的反应会更快速和直接,因为二次风暴的指控和时间点已更为敏感,企业的回应也必须更加果决。得益于此,后续瑞幸相关的舆情也被较平稳的维护住。
4月22日,瑞幸正式提交IPO申请;5月17日,正式在纳斯达克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