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区域产业规划相关概述
1.1 区域产业规划理论介绍
1.1.1 概念界定
1.1.2 本质属性
1.1.3 编制意义
1.2 区域产业规划的内容范畴
1.2.1 区域产业发展现状和特征
1.2.2 区域产业发展定位和目标
1.2.3 区域产业发展方向和发展重点规划
1.2.4 区域产业空间规划
1.2.5 区域产业发展和规划的支撑条件建设
1.2.6 区域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1.3 区域产业规划的应用领域
1.3.1 政府工作报告
1.3.2 部门行动计划
1.3.3 区域招商指南
1.3.4 营销宣传方案
1.3.5 产业优惠政策
1.3.6 政府绩效考评
第二章 区域产业规划的环境分析
2.1 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总况
2.1.1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2.1.2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
2.1.3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
2.1.4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规划
2.2 国家层面主体功能区战略规划
2.2.1 优化开发区域
2.2.2 重点开发区域
2.2.3 限制开发区域(农产品主产区)
2.2.4 限制开发区域(重点生态功能区)
2.3 国家产业政策解析
2.3.1 鼓励类产业
2.3.2 限制类产业
2.3.3 淘汰类产业
2.4 国家产业发展规划概况
2.4.1 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
2.4.2 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
2.4.3 中国制造2025
2.4.4 信息化发展规划
2.4.5 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
第三章 中国区域产业规划现状分析
3.1 中国区域产业规划制定概况
3.1.1 区域产业规划基本特点
3.1.2 国家战略区域规划界定
3.1.3 国家战略区域规划类型划分
3.1.4 国家战略区域规划空间分布
3.1.5 国家战略区域规划体系
3.2 “十三五”区域产业规划热点门类
3.2.1 生产性服务业
3.2.2 能源产业
3.2.3 旅游业
3.2.4 装备制造业
3.3 地方政府新兴产业规划布局分析
3.3.1 四大直辖市
3.3.2 东部和沿海省份
3.3.3 中部省份
3.3.4 西部省份
3.4 发达地区产业规划布局比较
3.4.1 区域产业转移情况分析
3.4.2 广东:由“一核”向“三圈五轴”转移
3.4.3 江苏:“四沿战略”与南北共建
3.4.4 山东:“五大板块”与“一体两翼”
3.4.5 浙江:山海协作与东扩西进
3.5 中国区域产业规划的问题分析
3.5.1 产业规划体系不健全
3.5.2 产业规划定位不准确
3.5.3 产业规划边界不明确
3.5.4 产业规划地位受到质疑
3.5.5 产业规划的深度不够
3.5.6 产业规划操作性不强
3.5.7 产业规划易出现的误区
第四章 传统支柱型产业区域规划分析
4.1 房地产业
4.1.1 房地产业发展态势分析
4.1.2 国家层面房地产业的战略展望
4.1.3 国家层面房地产规划的新动态
4.1.4 地方层面房地产业的规划布局
4.1.5 地方房地产业的规划调控策略
4.2 石油化工行业
4.2.1 石化行业发展态势分析
4.2.2 国家层面石化产业的规划布局
4.2.3 我国石化产业基地规划布局
4.2.4 地方层面石化产业的规划分析
4.3 汽车制造业
4.3.1 汽车产业发展态势分析
4.3.2 国家层面汽车行业发展方向
4.3.3 地方层面汽车产业规划意义
4.3.4 地方层面汽车产业规划特点
4.3.5 地方层面汽车产业规划布局
4.3.6 地方层面汽车产业规划问题
4.4 钢铁工业
4.4.1 钢铁产业发展态势分析
4.4.2 国家层面钢铁工业的规划调整
4.4.3 地方层面钢铁工业的规划布局
4.5 船舶制造业
4.5.1 船舶工业发展态势分析
4.5.2 国家层面船舶工业的规划布局
4.5.3 地方层面船舶工业的规划布局
4.5.4 区域船舶工业发展规划的特点
4.6 电子信息产业
4.6.1 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态势分析
4.6.2 区域电子信息产业规划战略定位
4.6.3 区域电子信息产业规划重点方向
4.6.4 区域电子信息产业规划布局
第五章 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规划分析
5.1 节能环保产业
5.1.1 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态势分析
5.1.2 国家层面节能环保产业规划布局
5.1.3 地方层面节能环保产业规划布局
5.1.4 区域节能环保产业规划制定建议
5.2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5.2.1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态势分析
5.2.2 国家层面信息技术产业发展规划
5.2.3 地方层面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规划布局
5.2.4 地方政府掀起物联网规划热潮
5.3 生物产业
5.3.1 生物产业发展态势分析
5.3.2 国家层面生物产业的规划布局
5.3.3 地方层面生物产业的规划布局
5.4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
5.4.1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发展态势分析
5.4.2 地方层面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的规划布局
5.4.3 区域高端装备制造业规划的原则与思路
5.4.4 区域高端装备制造业规划战略定位与区域布局
5.4.5 区域高端装备制造业规划突破领域与重大专项
5.4.6 区域高端装备制造业规划制定与计划实施
5.5 新能源产业
5.5.1 新能源产业发展态势分析
5.5.2 国家层面新能源产业总体规划
5.5.3 区域新能源产业规划战略定位
5.5.4 区域新能源产业规划重点方向
5.5.5 区域新能源产业规划保障落实
5.6 新材料产业
5.6.1 新材料产业发展态势分析
5.6.2 国家层面新材料产业的规划布局
5.6.3 地方政府积极部署新材料产业
5.6.4 地方层面新材料产业的规划布局
第六章 现代服务业区域规划分析
6.1 旅游业
6.1.1 旅游业发展态势分析
6.1.2 国家层面旅游产业的规划布局
6.1.3 地方层面旅游产业的规划布局
6.1.4 区域旅游产业规划的战略定位
6.1.5 区域旅游产业规划的制定建议
6.2 物流业
6.2.1 物流业发展态势分析
6.2.2 国家层面物流产业的规划布局
6.2.3 地方层面物流产业的规划布局
6.2.4 地方政府物流产业规划注意要点
6.3 电子商务行业
6.3.1 电子商务行业发展态势分析
6.3.2 国家层面电子商务行业的规划布局
6.3.3 地方层面电子商务行业的规划布局
6.3.4 区域电子商务产业规划的制定建议
6.4 软件和信息服务业
6.4.1 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态势分析
6.4.2 国家层面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规划布局
6.4.3 地方层面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规划布局
6.5 文化创意产业
6.5.1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态势分析
6.5.2 文化创意产业空间演变特征
6.5.3 文化创意产业的区域规划战略
6.5.4 地方层面文化创意产业规划
6.6 休闲农业
6.6.1 休闲农业发展态势分析
6.6.2 国家休闲农业区域布局状况分析
6.6.3 北方地区休闲农业发展规划
6.6.4 华中地区休闲农业发展规划
6.6.5 华南地区休闲农业发展规划
6.6.6 西南地区休闲农业发展规划
第七章 重点经济区域产业规划情况分析
7.1 东北地区
7.1.1 国家层面东北地区产业规划
7.1.2 东北地区对外开放发展规划
7.1.3 东北地区物流行业发展规划
7.2 环渤海区域
7.2.1 国家层面环渤海区域产业规划
7.2.2 环渤海区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7.2.3 环渤海区域产业结构规划建议
7.3 长三角地区
7.3.1 国家层面长三角地区产业规划布局
7.3.2 长三角区域信息化合作的发展规划
7.3.3 长三角地区海洋经济统筹规划建议
7.4 珠三角地区
7.4.1 国家层面珠三角地区产业规划布局
7.4.2 珠江三角洲产业布局一体化规划
7.4.3 珠江三角洲地区现代信息服务业发展规划
7.5 中原地区
7.5.1 国家层面中原地区总体规划布局
7.5.2 中原地区现代农业规划布局
7.5.3 中原地区先进制造业规划布局
7.5.4 中原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
7.5.5 中原地区现代服务业规划布局
第八章 区域产业规划的相关理论分析
8.1 区域经济发展理论
8.1.1 区域贸易分工理论
8.1.2 区域经济增长理论
8.1.3 区域不平衡发展理论
8.2 产业结构选择理论
8.2.1 产业定位理论
8.2.2 产业优化理论
8.2.3 产业空间布局原理
8.2.4 产业创新机制原理
8.3 区域产业发展的创新理念
8.3.1 时代发展新理念
8.3.2 区域发展新理念
8.3.3 产业发展新理念
第九章 重点省市产业规划情况分析
9.1 北京市
9.1.1 北京(曹妃甸)现代产业发展试验区产业发展规划
9.1.2 北京市进一步促进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政策
9.1.3 北京市《计量发展规划(2013-2020年)》
9.1.4 北京市“十三五”时期加强全国文化中心建设规划
9.1.5 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9.1.6 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功能区建设发展规划(2014-2020年)
9.2 上海市
9.2.1 上海市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9.2.2 上海市综合交通“十三五”规划
9.2.3 上海市工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9.2.4 上海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9.2.5 上海市服务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9.3 天津市
9.3.1 天津市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9.3.2 天津市工业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
9.3.3 天津未来科技城总体规划(2013-2030)
9.3.4 天津市现代服务业布局规划(2008-2020年)
9.4 广东省
9.4.1 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
9.4.2 广东省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5-2025年)
9.4.3 广东省工业转型升级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
9.4.4 推进珠江三角洲地区智慧城市群建设和信息化一体化行动计划
9.4.5 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9.5 江苏省
9.5.1 关于提升特色产业集群竞争力的指导意见
9.5.2 江苏省“十三五”现代农业发展规划
9.5.3 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2015-2030年)
9.5.4 中国制造2025江苏行动纲要
9.5.5 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9.6 浙江省
9.6.1 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
9.6.2 中国制造2025浙江行动纲要
9.6.3 浙江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9.6.4 浙江省服务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9.6.5 浙江省产业集聚区发展总体规划(2011-2020年)
9.7 山东省
9.7.1 山东省推进工业转型升级行动计划(2015-2020年)
9.7.2 山东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
9.7.3 《中国制造2025》山东省行动纲要
9.7.4 山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9.7.5 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
9.8 河北省
9.8.1 河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
9.8.2 河北省深入推进《中国制造2025》的实施意见
9.8.3 河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9.8.4 河北省现代服务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9.9 河南省
9.9.1 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
9.9.2 中国制造2025河南行动纲要
9.9.3 河南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现代化建设战略纲要
9.10 四川省
9.10.1 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
9.10.2 中国制造2025四川行动计划
9.10.3 四川省信息通信业“十三五“规划
9.10.4 四川省“十三五”服务业发展规划
第十章 区域产业规划的内容体系分析
10.1 区域产业规划内容体系理论基础
10.1.1 实用主义思想引导下的产业规划内容体系
10.1.2 “1+3”产业规划体系
10.2 区域产业规划的成果体系透析
10.2.1 产业规划结构
10.2.2 区域功能定位
10.2.3 产业战略定位
10.2.4 产业发展策略
10.2.5 重点项目策划
10.2.6 规划实施方案
10.3 区域产业规划的研究体系分析
10.3.1 外部环境研究
10.3.2 内部条件研究
10.3.3 理论案例研究
10.3.4 专题专项研究
10.3.5 综合分析过程
第十一章 区域产业规划的编制分析
11.1 区域产业规划编制流程概述
11.2 区域产业规划前期准备阶段
11.2.1 明确规划任务
11.2.2 组织规划团队
11.2.3 基础资料收集
11.2.4 制定工作计划
11.3 区域产业规划规划编制阶段
11.3.1 实地调研访谈
11.3.2 外部研讨沟通
11.3.3 内部方案编制
11.3.4 评审报批定案
11.4 区域产业规划滚动更新阶段
11.4.1 年度回访校验
11.4.2 滚动更新方案
11.5 区域产业规划编制中的工具运用
11.5.1 综合分析工具
11.5.2 产业分析工具
11.5.3 决策预测工具
11.5.4 策略制定工具
第十二章 区域产业规划的创新方向分析
12.1 区域产业规划面临的新经济形态
12.1.1 知识经济
12.1.2 服务经济
12.1.3 消费经济
12.1.4 体验经济
12.1.5 网络经济
12.1.6 临空经济
12.1.7 体育经济
12.1.8 海洋经济
12.1.9 度假经济
12.1.10 循环经济
12.2 区域产业新动向分析
12.2.1 创意产业
12.2.2 健康产业
12.2.3 养老产业
12.2.4 现代农业
12.2.5 服务外包
12.2.6 主题旅游
12.2.7 生产性服务业
12.2.8 可持续产业
12.3 区域产业新载体分析
12.3.1 侧重商业、商务功能
12.3.2 侧重研发、生产功能
12.3.3 侧重休闲、生活功能
12.4 区域产业投资开发新模式
12.4.1 土地开发新模式
12.4.2 项目运营新模式
12.4.3 区域运营新模式
第十三章 区域产业规划制定的战略建议
13.1 提高产业规划的有效性
13.1.1 明确产业规划的地位和作用
13.1.2 坚持产业规划的目标定位原则
13.1.3 产业规划要确立“空间均衡”的原则
13.1.4 产业规划制定过程要科学规范化
13.1.5 产业规划要体现政府和市场各自作用
13.2 区域产业规划应选择的突破口
13.2.1 从特色品牌产业突破
13.2.2 从发展规模型产业突破
13.2.3 从新兴产业突破
13.3 区域产业规划的制定建议
13.3.1 找到符合本区域的宏观趋势预测分析
13.3.2 打造富有本地特色的产业群
13.3.3 注重培育动态更新产业体系
第十四章 国家“十四五”规划发展预测分析
14.1 “十四五”经济新周期
14.1.1 “十四五”中国经济有望进入新增长周期
14.1.2 “十四五”期间中国经济增长预测分析
14.2 “十四五”各行业发展路径
14.2.1 十四五规划即将落地
14.2.2 十大领域酝酿明显突破
14.2.3 各行业十四五规划
14.3 “十四五”规划发展蓝图
14.3.1 总体思路
14.3.2 具体原则
14.3.3 主要目标
14.3.4 发展主题
14.3.5 重点项目
14.4 “十四五”区域发展展望
14.4.1 横向比较发展空间
14.4.2 各地区产业结构演变
14.4.3 各地区消费结构演变
14.4.4 “十三五”国家级新区
14.4.5 “十三五”京津冀一体化
14.4.6 “十三五”长江经济带
14.4.7 “十三五”一带一路
图表目录
图表 1 产业规划与其它规划关系示意图
图表 2 “十三五”时期科技发展主要指标
图表 3 “十三五”现代农业发展主要指标
图表 4 “十三五”时期工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指标
图表 5 高效节能产业发展路线图
图表 6 先进环保产业发展路线图
图表 7 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路线图
图表 8 下一代信息网络产业发展路线图
图表 9 电子核心基础产业发展路线图
图表 10 高端软件和新兴信息服务产业发展路线图
图表 11 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路线图
图表 12 生物医学工程产业发展路线图
图表 13 生物农业产业发展路线图
图表 14 生物制造产业发展路线图
图表 15 航空装备产业发展路线图
图表 16 卫星及应用产业发展路线图
图表 17 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发展路线图
图表 18 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发展线路图
图表 19 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发展路线图
图表 20 风能产业发展路线图
图表 21 太阳能产业发展路线图
图表 22 生物质能产业发展路线图
图表 23 新材料产业发展路线图
图表 24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路线图
图表 25 “十三五”时期能源发展主要目标(一)
图表 26 “十三五”时期能源发展主要目标(二)
图表 27 国家综合能源基地示意图
图表 28 “十三五”时期能源资源开发重点
图表 29 “十三五”时期能源加工转化建设重点
图表 30 我国四大区域工业增加值占比情况变化
图表 31 我国四大区域外商直接投资额占比情况变化
图表 32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和实际利用外资变化
图表 33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行业分布情况变化
图表 34 广东省产业转移空间布局及产业方向
图表 35 广东省产业转移工业园产业/行业调整引导表
图表 36 广东省示范性产业转移工业园区域及产业布局调整
图表 37 广东省示范性产业转移工业园特色定位表
图表 38 广东省大型产业转移工业园布局
图表 39 山东省产业转移空间布局及产业方向
图表 40 四圈三带二区空间发展架构
图表 41 2021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
图表 42 2021年全国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购置面积增速
图表 43 2021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及销售额增速
图表 44 2021年房屋景气指数
图表 45 中国七大石化产业基地及代表项目
图表 46 2017-2021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增长状况分析
图表 47 2021年电子信息制造业与全国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速对比
图表 48 2017-2021年我国软件产业占电子信息产业比重变化
图表 49 2021年电子信息产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增速
图表 50 2021年电子信息制造业内外销产值累计增速对比
图表 51 2021年我国电子信息产品进出口累计增速
图表 52 2021年我国软件业出口增长
图表 53 2021年电子信息制造业不同性质企业销售产值分月增速对比
图表 54 2021年东、中、西、东北部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态势对比
图表 55 2021年我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收入及利润状况分析
图表 56 2021年电子信息产业主要指标完成状况分析
图表 57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重点领域各省市分布状况分析
图表 58 2021年中国旅游相关搜索指数
图表 59 长三角六条发展带规划目标
图表 60 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总体布局图
图表 61 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布局一体化有关定量目标
图表 62 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布局一体化的“530”产业体系
图表 63 要素禀赋论分析框架
图表 64 美国加州葡萄酒产业集群
图表 65 试验区产业发展方向
图表 66 “十三五”时期上海服务业发展的主要指标
图表 67 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发展目标
图表 68 服务业总体布局图
图表 69 广东省体育产业布局
图表 70 打造体育产业主体“3个10计划”
图表 71 积极推进“互联网+”项目
图表 72 大力推进社区体育公园建设
图表 73 积极打造体育赛事和活动品牌
图表 74 建设智能制造自主创新示范区
图表 75 建设智能装备产业基地
图表 76 实施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工程
图表 77 广东省“一心一环三片五轴”示意图
图表 78 江苏省“十三五”服务业发展空间布局架构
图表 79 产业规划结构体系
图表 80 区域功能定位内容框架
图表 81 产业战略定位内容框架
图表 82 产业发展策略内容框架
图表 83 规划实施方案内容框架
图表 84 外部环境研究内容框架
图表 85 内部条件研究内容框架
图表 86 理论案例研究内容框架
图表 87 综合分析过程内容框架
图表 88 产业规划编制工作流程图
图表 89 产业规划编制细分工作流程表
图表 90 实地调研访谈内容框架
图表 91 外部研讨沟通内容框架
图表 92 内部方案编制内容框架
图表 93 PEST模型示意图
图表 94 彩电行业的PEST分析
图表 95 钻石模型示意图
图表 96 行业生命周期示意图
图表 97 江苏省产业集群分析
图表 98 彩电行业价值链分析示意图
图表 99 雷达图分析法
图表 100 产业发展条件分析的雷达图
图表 101 SWOT矩阵
图表 102 SWOT行动计划制定
图表 103 波士顿矩阵示意图
图表 104 GE矩阵的战略举措示意图
图表 105 SPACE矩阵示意图
图表 106 QSPM矩阵示意图
图表 107 行业成功要素对比分析
图表 108 鱼骨图分析方法示意图
图表 109 行业分析优先排序法
图表 110 实施举措优先排序法
图表 111 盖洛普路径
图表 112 产业发展的盖洛普路径
图表 113 生产性服务业在制造领域的作用变迁
图表 114 上海市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基本分类
图表 115 全球经济增速预测分析
图表 116 新兴市场经济形势预测分析
图表 117 2021-2027年中国和世界经济增长率及预测分析
图表 118 2017-2021年投资增速情况分析
图表 119 2017-2021年生产资料库存指数
图表 120 2017-2021年中国经济增长动力分解
图表 121 中国经济的“黄金三角”
图表 122 2017-2021年中国GDP增长率
图表 123 中国台湾经济增长率
图表 124 韩国经济增长
图表 125 2021-2027年中国和世界经济增长率及预测分析
图表 126 十三五规划的相关进展
图表 127 十大领域酝酿明显突破(一)
图表 128 十大领域酝酿明显突破(二)
图表 129 光伏行业十三五规划
图表 130 十大行业十三五的资料汇总(一)
图表 131 十大行业十三五的资料汇总(二)
图表 132 十大行业十三五的资料汇总(三)
图表 133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十大基本标准
图表 134 “十三五”规划前期研究重大课题与“十三五”规划纲要对比
图表 135 信息经济呈现十大浪潮
图表 136 国企收购民企成为国企混改新思路
图表 137 上市国企/非国企税率比较
图表 138 上市央企/地方国企税率比较
图表 139 2021年和2025年制造业主要指标
图表 151 食品支出的比重随收入增加的变化状况分析
图表 152 衣着支出的比重随收入增加的变化状况分析
图表 153 居住支出的比重随收入增加的变化状况分析
图表 154 家庭设备类支出的比重随收入增加的变化状况分析
图表 155 交通通信类支出的比重随收入增加的变化状况分析
图表 156 文教娱乐类支出的比重随收入增加的变化状况分析
图表 157 医疗保健类支出的比重随收入增加的变化状况分析
图表 158 国家级新区设立时间图
图表 159 2017-2021年滨海新区、浦东新区以及天津、上海和全国的GDP增速
图表 160 京津冀产业分工和承接转移
图表 161 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模式
图表 162 长江经济带发展模式
图表 163 “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发展历程
图表 164 “一带一路”和三个经济圈
图表 165 2021年各省GDP和西藏占全国的比例
图表 166 2017-2021年西藏GDP和年增长率
图表 167 十三五明星区域总结